母线槽的历史发展
发布日期:2011-09-23 08:53:45    打印

母线槽产品结构的历史进程
    第一代:空气型  
         建国初期,第一代母线槽将导电排用绝缘衬垫支撑在壳体内,靠空气介质绝缘。相间距离50mm  
   第二代:密集型  
    改革开发初期,第二代母线槽将导电排用绝缘材料覆盖后再与两侧紧固在一起。 
    绝缘材料: 
    聚四氟乙烯带:工作温度200度,缺点高温分解时产生使人致死的毒气(八氟异丁烯和氟光气)。
    聚脂薄膜:存在可燃性,延伸率和抗撕性极差,材质脆、易裂,导致绝缘层产生裂缝,发生放电、短路。 
    聚氯乙烯热缩管:质量差别极大,部分厂家采用廉价产品,实测绝缘达不到B级。 
    辐照交联阻燃绕带(PER):目前不错的东西,工作温度150,防水性能好,有弹性,包缠比较紧密。 
    整体缺点:绝缘层可能受潮,(绝缘层间存在间隙)引发短路。  
      第三代:复合绝缘型 
    母线槽除了导电排本身具有绝缘层外,各相线之间还有一定的空气介质绝缘。在各种弯头采用硫化绝缘技术。直线段采用MT-7-3橡胶套管。 
    硫化绝缘技术:材料为CZ260快固绝缘粉末,采用四元交联固化,绝缘层与导电排间无间隙。其散热性能、防潮性能、绝缘可靠性能均优。 
    个人看法:
    对MT-7-3橡胶套管不熟悉,看好硫化绝缘技术,好象看到过有比较牛的厂家整体硫化绝缘,强烈支持。
    其他相关情况: 
    1、 二十一世纪初,国产母线槽合格率由57.14%上升到71.4%
    2、 母排焊接:L形(平弯)和T形等母排,都是采用母排焊接,目前国标还没有相关标准,据说在考虑采用焊缝探伤,(按GB3323的Ⅲ级标准)还没看到哪个公司在用,基本是焊接后简单检查就完了,等包扎绝缘材料后。  
    3、 现在有高防护等级IP54以上的,解决了防水问题。防水只是相对于市场上大多数母线槽而已,厂家建议母线槽能不靠近水就不要靠近。    4、 与电缆相比的优缺点,不用废话太多,简单来说就是树干式供电与放射式供电的差别。特别提出的不过是母线槽过载能力强于电缆,消防鼓励多用。  
    母线槽的技术差异大,用专业厂家的,正规厂家的还是安全点。  
    特别注意:电缆是按照截面来表示的,母线槽是按照额定工作电流表示(一般都说400A母线槽)同样400A的现在国内有的产品截面240mm,有的才180mm。相差太大,所以出现有的1.4元/安x米,2.0元/安x米,还有更高的,建议要求厂家提供绝缘方式的说明,并标注母线规格,避免上当。

所以天宝公司提醒你,滑触线,母线槽等等一定要走正规厂家,通过正规渠道购买,只有能够保证售后的厂家才是真正的好厂家。

关闭窗口